欢迎来到芜湖心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9-09-01
健康的家庭,就像一个健康的系统,会以一个规律的状态运行下去。让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幸福舒适。
不健康的健康,就好比充满病毒的系统,越运行,问题越多,还会损坏其他软件,让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生病”“扭曲”。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健康的家庭,以下是9种中国家庭典型的界限不清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
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需要用过度严厉来伪装得像一个男人。
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大家想象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面前是如何装模作样的。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儿女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二、家庭中有一个过分唠叨的妈妈
妈妈对家庭的事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话,实际上也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
简单说,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口欲期”。
一个妈妈,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说出来,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画一下上面两幅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到: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爸爸是在装模作样地严肃,妈妈在唠叨,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爸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有学习是被中国家庭谈论最多的事。
当父母开口谈学习时,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论的,比如说性,这是话题被高度限定的一个。
如果爸妈把自己内心处理好, 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
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感到不安,不让孩子讨论,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是自己无意识在着急,有个需要解开的心结。
如果父母在此时能够不断清理自己的结,孩子就可以获得家族方式的解放,因为这个结,有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童年时被父母无意识地给植入的。
做父母的要清楚,家庭话题的限制不是因为自己的某个情绪,是为了孩子,为了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这需要两个人,甚至一家人共同约定。
四、过度象征化
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钢琴是高度象征化的代表,中国人给它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
家长希望靠钢琴,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另一方面,学钢琴学技能也隐含着一些攀比的需要。比如,家长们谈起孩子,总能优越的说出自己孩子的各种外在优秀之处。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
过度象征化、盲目跟风、追求表象——会导致虚伪,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降低,还会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时,反而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
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
五、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入学前,老师会先调查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我们越来越趋向于用功利化的物质去诠释一个多元化的人。
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
父母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用背景挡在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
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
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待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不重视真正的问题与心的流动,而只盯着背景和物质,成了很多家庭不幸福的原因。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都弥漫着药的味道。父母觉得孩子永远需要吃药、永远需要调整、需要进步。
比如吃一些维生素之类的东西,或者让孩子参加一些心理辅导、疏导,这就暗示着孩子,你不足够健康,你有病。
我想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思考“家”的意义,去做真正可以让家庭幸福的事。
六、用工作逃避家庭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把孩子和伴侣忽略了。
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
家庭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很容易展示最真实的自我。如果家长经常在家,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当一个人不想处理自己的问题和面对自己无能的部分,他就会找更轻松的、更容易的方式逃避。
比如: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过度勤奋工作给毁了,孩子被一直忽略。这样的父母好像为所谓的社会、国家、公司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亏欠伴侣和孩子太多了。
当我们尚且处理不好自己小家的关系,不能让自己最亲近的人感受到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何?
七、家庭角色模糊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
比如爸爸在家庭里一直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成长,而妈妈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
一方面是一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很多男性,内在还未长大,不愿意承担起丈夫、父亲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妻子呼应的创伤模式创造了这样的家庭。
爸爸的缺席必然会让妈妈又当爹又当妈,并且将缺失连接的感情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女孩子就会显得有点独立强势;男孩子则又是“妈宝男”,继续复制这样的家庭模式。
八、隔代卷入、越位进入家庭
接上一条的部分: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
因为他们内在都有很多没处理的问题,也由于自己的内在没有长大,没有“断奶”,所以他们会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
这样做,能够稀释家庭中新父母、夫妻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三代人像一锅粥一样在一个小家庭里混乱的煮着。
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
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
很多的中国家庭,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
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单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家庭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我知道这样说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己需要成长的现实,也不愿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不想让自己的父母退出自己的生活。
还有很多人,认为让父母参与自己的生活才是“孝”。不论家庭中有多少纷争和鸡犬不宁,总之只要不让我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就好。
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说破的话,很多人都会无法接受。
但是想一想,如今你的家庭问题还少吗?你觉得幸福吗?为了每个人真正的幸福,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非常必要的。
九、功利化的关系与爱
无条件的爱是:我爱你, 不是因为你是谁,也不是你拥有了什么。
功利化的爱,就是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
这种有条件的爱、功利的爱,反映在亲情里,尤其变得悲哀。
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或许我们根本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
人格没有成长好、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就会没有真正的爱的能力,他只能给出:“你怎么样,我才爱你;或者你做的让我满意了,我才会对你好”这样的爱。
分化好的家庭和分化不好的家庭,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住在集体宿舍里,在凌晨两点钟时,你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结果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在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
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房间,隔音效果还比较好,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这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
在家庭中的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的能力,孩子的离开就注定损害了父母的利益。
所以这时候,父母就会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控制孩子,而孩子为了摆脱控制和远离痛苦,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挣扎。
比如年纪小的孩子,也许会生出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或者表现出其他“不听话”的特征;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也许会远离父母,独自一人在远方生活。
不论你的家庭如今是什么样子,只要你想要幸福,愿意去看见问题的所在,愿意改变,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我们这一生,从任何时刻开始觉醒都不晚。
上一篇:孩子网瘾的6个真相,你知道吗?
下一篇: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怎么做都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