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芜湖心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口吃需要配合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9-09-02

某高校女硕士研究生,自诉从初二以来一直有口吃,特别是在紧张时尤其严重。考取研究生后,口吃症状加重。想到未来的就业、成长心中十分担忧。


医生了解到,她生长于一个气氛紧张的家庭,父母关系不融洽,同时对她要求比较严格。每当她做了什么错事或是说话不清楚时,家长都给以严词训斥。青春期到来之后,她说话特别谨慎,生怕说错了或说出不得体的话。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因为结巴从此更加担心。大学毕业时报考了研究生,第一次没有考取,内心严重自责。既埋怨自己努力不够,又埋怨自己没有能力,自信心明显下降。她经过上研究生以后,担心不能毕业,见到导师就十分紧张,见到研究室里的同事也很紧张。


在童年家庭生活中,家庭中存在着紧张的气氛,父母要求很严格。这大大提高了她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加上她自己的敏感和羞怯的特点,造成对与人交往的恐惧感。青春期之后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加强了这种敏感性。特别是口头表达上的失误,进一步降低了自己对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在出现口吃现象之后,紧张加重。考研的失败和再次考研及读研究生进一步使她的自信心面临挑战,同时在与某些自我评价为意义重大的人物交谈时,过分关注口头表达是否流畅。这种感觉与注意的互相强化,使她重新出现了口吃。


医生采用精神交互作用原理对症状进行了解释,使她对症状的实质有了清楚的认识。她按照医生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努力不去注意自己的表达问题,并把心得写成日记交给医生批改,在反复实践,症状有所减轻。在此基础上,医生又采用行为训练、系统脱敏的方法进行咨询。经过20次咨询,她的症状基本消除。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杨凤池副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科普工作,先后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自1986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有15年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的工作经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克服心理障碍,矫治口吃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