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芜湖心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9-09-02
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一个严冬
我终于踏上了开往春天的列车
01
去年的秋末冬初,我生病了,无法控制自己发作起来就天崩地裂的脾气。于是,我去精神卫生中心看了心理医生(编辑注:实际是精神科医生)。看着医生处方笺上豁然写着好几种药物时,我着实吓了一跳。
我那时才意识到,现在的情况源于两年前我对自己病情的草率处理:两年前初次发病时,我利用自己的处方权,在医院配了一些心境稳定剂;服药两个月后,我自觉状况好转,又擅自停药——这期间,我没有接受过精神科医生的严谨评估,也没有接受心理咨询师的疏导治疗。
拿到诊断的那天,我觉得好孤单。因为精卫中心里几乎人人都有家人的陪同,就我一个人神情恍惚地站在走廊里,不知所措。我拿着被反复折叠了好多次、浸透了手心汗水的处方笺,在药房门口徘徊了好久,最终还是决定遵医嘱服药。
于是,我开始了长长长长的疗程。服药治疗期间,我看到了世间百态,尝到了人生百味,也深刻体会到心理疾病患者和家属们,被掩盖在社交面具下的心有多么痛苦和疲惫。
这期间,我也曾试图用运动和业余爱好去调节自己,但这些方法统统失灵。我那时才体会到很多陷入心境障碍的人,为何最反感听到那句:“你自己调节一下就好了。”事实上,不是我不想让自己好起来,而是我努力了,却看不见自己好起来。子非鱼,不知鱼之乐,也不知鱼之苦。
02
最先不同意我服药的是我的家人。我能理解他们,因为很多人觉得一旦吃上药,这个人就是“精神病”,这辈子都会像个异类一样为社会所不容。
于是他们劝我:现代人精神压力都大,无论是家庭上还是工作上;你要是心情不好,你去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就好了。于是,我又去找了一个精神科医生做我的心理咨询师,为自己做心理治疗。
然而,经过两次治疗后我才知道,无论医院里的心理医生,还是在治疗室里和你面对面的咨询师,都不是别人想象中的“垃圾桶”——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他们倾诉一下,自己的状态就改善了。
很多伤痕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你现在的情绪可能是因为触及了当时的伤痕。治疗师不仅仅要帮助你缓解现在的情绪,还要运用治疗手段去帮助你去修复过去的伤痕。所以,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你耐心地配合治疗师去慢慢完成。
03
就这样,我一边接受心理疏导,一边定期去找心理医生复查和配药。
每次我都是一个人走在通往精卫中心的路上,从梧桐叶落满地,走到绵绵冬雨给这个城市带来刺骨冰冷。每次去精卫中心,我最怕遇见熟人。因为不懂的人,总觉得那个人一旦去了精卫中心看病,这个人就是精神病。我总害怕这样的认知,会让我在社交圈子里被孤立。
有一次,偏巧就看见一个熟人。她去精卫中心对面的小区里做客,在路上跟我撞了个正着。
她一脸诧异地问我:“你来这里干嘛呀?”
我只能敷衍说:“我是来这里上课的。”
朋友说:“你这书是要念到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学习。”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像见不得光的德古拉,将身体和心灵都严严实实地掩藏起来:亲朋好友的聚会我不想去,因为怕别人看出我状态不对;工作上频频出错,我不敢请假休息,也更不敢和领导说自己在服用精神科药物,不适合做严谨而细致的工作。
每天,我都要像演员一样,努力将自己表演得高兴一点。而我又多希望自己是游乐场里的小丑演员,脸上画着笑容,不用担心被人看出自己的悲伤的表情。
04
我曾经试图和略懂心理学的密友倾诉我在服药,她开导了我一大通,我心情一点都没见好,相反却大哭了一场。因为她一直说:
“我觉得你就不应该去看那些心理学的书,你这个人太容易受暗示了。”
“有那么严重么?是不是你自己想得严重了?谁还没点烦心事啊!”
“是不是你学医,你懂得太多。像别人都不懂的,觉得心情不好,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好了。”
“是不是进医院,医生就让你吃药。”
其实,不是我无病呻吟,一点事情就非要搞得去看医生。也不是心理医生水平有限,治不好病就让患者吃药。而是有些心理活动异常是病理性的,需要药物介入。而医生的每一张处方都是谨慎的,不需要吃药时,医生是不会让你吃药的。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遭遇创伤,虽然有时候有些心境障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愈,但这些伤痕统统会被潜意识记录,可能会成为一个人性格甚至人格的一部分,并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知、思维以及和周围人的互动。
举个例子,你身边那个古怪不合群的让人,并不是生来就古怪不合群,很可能是他经历过的事情,促成了他今天的性格。所以,扛不过去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能让人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我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需要定期抽血做生化检查。有一次,在精卫中心抽血时,化验室的医生可能是个实习生,年轻而又固执。在给我抽血时,口罩、手套和帽子都没有戴,直接用手拿棉球蘸酒精给我消毒,还用手指去找我的血管。
我当时提醒他:“你把手套戴上吧!”
他却说:“我又不会碰到你!”
我说:“你要规范操作吧。”
他戴手套给我抽完血后离开了,嘴里嘟嘟囔囔,是“神经病”、“有病”、还是“强迫症”,我没有听清楚。我当时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坐在精卫中心空旷的大厅里泣不成声。
那次哭完滞后,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去参加演讲节目。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号召社会能接纳心境障碍患者,让患上抑郁、焦虑、强迫等等心境障碍疾病的人们,勇敢地去寻求帮助。
可我的想法被朋友否定了,理由就是:你可以活得像一个战士,不畏世俗眼光。但是,你要为你的家人考虑一下,当你曝光自己时,他们能承受得住周围人给他们的压力么?
是呀,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这段时间为了我已经是心力憔悴,尤其是我的爸爸。作为医药学专家的他,一辈子都对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在看到我服用药产生了副反应时,他居然说:“孩子,爸爸带你去看看中医吧,吃中药会不会好一点?”
我那时好痛心,做不了改变社会认知的斗士,我就让自己快些好起来吧。为了自己,也为了我心爱的家人。
05
我曾经在朋友圈看过一篇文章《你的信念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信念的力量很巨大,足以让人坚强起来。于是,我开始试着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些资源,让自己快点好起来。
我发现,我的家人在面对疾病时,都有着异常顽强的求生信念。
我的奶奶在50年代医疗条件不够发达的时候,得了痨病。束手无策的医生说:“你想吃点什么,就去吃点什么吧!”可我奶奶那时的只想着:孩子太小了,没妈太可怜了。于是,她坚持吃药直到痊愈,如今年近九十还身体硬朗。我的爸爸曾经是一名肿瘤患者,凭着顽强的信念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化疗,他战胜了肿瘤,如今和健康人一样。
而我,只是心境障碍,这算什么?起码死神离我还很远!我有健康的身体,可以运动、读书、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发展一些业余爱好调剂身心。我要为我的家人好好活着,为自己好好活着。
就这样,我服药、接受疏导、运动......每天早上睁眼,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今天的状态会比昨天更好,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就在上个月,我再去精卫中心复诊时,我的心理医生告诉我,我可以减药了,而且我的康复情况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那时,我觉得自己世界里刹那间春花烂漫。
现在,对于我,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我的世界里不再是一片冰天雪地,我终于踏上了开往春天的列车,它载着我向着人生中又一个春天飞驰而去......
在经历了这几个月之后,我深刻体会到生病的人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很多人羞于去求助,是害怕自己得不到尊重。可是,我还是想真心奉劝大家:
感觉自己症状不对头的时候,首先要去医院,在医生那里寻求专业的帮助;并且在接受治疗时,一定要尊重医生的治疗方案。
有时候,服药和疏导要同时进行。如果精卫中心的预约心理治疗的人太多,可以在可信的机构里,找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进行疏导治疗。
不要讳疾忌医,情绪垃圾需要及时处理掉,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最后,如果您的家人出现了心境障碍,请理解和接纳他们。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祝愿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窗外灿烂的春光。
编辑注:什么是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和双相障碍(以情感高涨和情绪低落交替或混合出现为主要特征),还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
03
就这样,我一边接受心理疏导,一边定期去找心理医生复查和配药。
每次我都是一个人走在通往精卫中心的路上,从梧桐叶落满地,走到绵绵冬雨给这个城市带来刺骨冰冷。每次去精卫中心,我最怕遇见熟人。因为不懂的人,总觉得那个人一旦去了精卫中心看病,这个人就是精神病。我总害怕这样的认知,会让我在社交圈子里被孤立。
有一次,偏巧就看见一个熟人。她去精卫中心对面的小区里做客,在路上跟我撞了个正着。
她一脸诧异地问我:“你来这里干嘛呀?”
我只能敷衍说:“我是来这里上课的。”
朋友说:“你这书是要念到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学习。”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像见不得光的德古拉,将身体和心灵都严严实实地掩藏起来:亲朋好友的聚会我不想去,因为怕别人看出我状态不对;工作上频频出错,我不敢请假休息,也更不敢和领导说自己在服用精神科药物,不适合做严谨而细致的工作。
每天,我都要像演员一样,努力将自己表演得高兴一点。而我又多希望自己是游乐场里的小丑演员,脸上画着笑容,不用担心被人看出自己的悲伤的表情。
04
我曾经试图和略懂心理学的密友倾诉我在服药,她开导了我一大通,我心情一点都没见好,相反却大哭了一场。因为她一直说:
“我觉得你就不应该去看那些心理学的书,你这个人太容易受暗示了。”
“有那么严重么?是不是你自己想得严重了?谁还没点烦心事啊!”
“是不是你学医,你懂得太多。像别人都不懂的,觉得心情不好,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好了。”
“是不是进医院,医生就让你吃药。”
其实,不是我无病呻吟,一点事情就非要搞得去看医生。也不是心理医生水平有限,治不好病就让患者吃药。而是有些心理活动异常是病理性的,需要药物介入。而医生的每一张处方都是谨慎的,不需要吃药时,医生是不会让你吃药的。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遭遇创伤,虽然有时候有些心境障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愈,但这些伤痕统统会被潜意识记录,可能会成为一个人性格甚至人格的一部分,并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知、思维以及和周围人的互动。
举个例子,你身边那个古怪不合群的让人,并不是生来就古怪不合群,很可能是他经历过的事情,促成了他今天的性格。所以,扛不过去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能让人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我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需要定期抽血做生化检查。有一次,在精卫中心抽血时,化验室的医生可能是个实习生,年轻而又固执。在给我抽血时,口罩、手套和帽子都没有戴,直接用手拿棉球蘸酒精给我消毒,还用手指去找我的血管。
我当时提醒他:“你把手套戴上吧!”
他却说:“我又不会碰到你!”
我说:“你要规范操作吧。”
他戴手套给我抽完血后离开了,嘴里嘟嘟囔囔,是“神经病”、“有病”、还是“强迫症”,我没有听清楚。我当时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坐在精卫中心空旷的大厅里泣不成声。
为什么会哭,我也说不清,也许是哭自己没有被尊重,也许是哭自己作为病人,治疗过程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