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芜湖心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心理压力大怎样疏导?

发布时间:2019-09-02

当前,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郁闷”、“烦死了”等抱怨的话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调查发现,三成城市人压力感非常强,朋友(46.4%)是人们遇到烦心事时的首选倾诉对象,家人(32.7%)和同事(12.1%)紧随其后。可见,有压力时人们更愿意与亲近的人一倒苦水。

倾诉本无可厚非,但“中国式倾诉”大多是抱怨、倒苦水。领导批评自己,很难受,回家抱怨;老公有外遇,极其愤怒,找朋友抱怨;项目进度慢,异常焦虑,找同事抱怨……

一代人都不会表达

有这样一个段子:美国孩子摔倒后哭了,母亲会让他自己站起来,说:“你长大后要保护妈妈的,这样不是男子汉。”日本孩子摔倒后哭了,母亲会告诉他摔倒的原因。中国孩子摔倒后哭了,母亲会使劲“痛打”地面,告诉孩子:“乖,不哭了,是地不对,妈妈帮你打它了。”

“这个段子反映我们从小就没学会表达。”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说。有压力,人的基本反应是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这需要表达和沟通。沟通不好,事情就无法解决,情绪得不到宣泄,就会产生抱怨。

我们父辈的成长年代讲究整齐划一,导致他们整体缺乏安全感,更不会表达内心的意见。久而久之,那代人不会建设性地表达,却学会了赞颂和批判,并成为集体潜意识。

他们生儿育女,有意无意地将这一“心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许多父母容不得批评,不懂得合理听取孩子的意见,对老师盲目相信或完全不信任,都反映出他们有效沟通的集体缺失,也是抱怨声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心理问题大都自己扛

压力不断增加,国人又不擅表达,忧虑、焦躁越积越多,就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教育部调查发现,62.7%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民政部发现,81%的离婚夫妻有心理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现,61%的干部心理异常。

有了心理困扰,国人往往不寻求专业帮助。一项调查显示,26.1%的心理障碍者明确表示“不会看心理医生”;32.3%的人认为,找心理医生是宣泄情绪的渠道,解决问题还得靠自己;甚至有32.9%的人认为,心理医生就是江湖骗子。

有调查显示,中国自杀者生前寻求过专业帮助的不足7%。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江光荣说,中国人比西方人更不愿意寻求心理帮助,原因有3点:一是怕丢脸,二是觉得自己能搞定,三是担心咨询师帮不到自己。他还发现,女性更愿寻求心理帮助,70%以上的心理咨询来访者是女性。中国文化将女性定义为“柔弱的”,男性被定义为“刚强的”,家长也往往教育男孩子“不准哭,别像个女人”。儒家文化又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国人自古就提倡有心病自己扛。

遇到问题理性表达

许多来访者心里难受却只能自己扛,又不懂得该如何解决,很无助。如此现状让他很难过。“要包容,不要纵容。”心理咨询师说,“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必然过程。让一个社会重新学会表达和倾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允许这个还不太成熟的社会犯一些错误。”

心理咨询师呼吁,对身边的小问题不要听之任之,要学会用理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看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抱怨肯定会少一点。父母要理解和包容下一代的表达方式,不要再让自己不善表达的缺点传递给孩子。

心理咨询师建议,培养心理求助意识,需要记住两句话:

1.人吃五谷杂粮会得病,同样也会有心理困扰,心理疾病并不丢人;

2.有了心理困扰不一定非要自己扛。

小感冒硬扛可能会扛成肺炎,心理困扰也一样,实在扛不下去时,还是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与咨询。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去哪里能获得正规的心理帮助。现在不少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中心;综合性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临床心理科等也可以咨询心理障碍。

上一篇:调节心理要懂得合理变通

下一篇:心理调节需懂得合理变通